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赴宕昌支教感悟
14级历史(2)班王舟红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神圣、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它就像一个梦,触不可及。然而这学期由bat365登录入口组织的赴宕昌支教实习,圆了我这个梦。今年3月8日,在短暂的出发仪式后,我与同校的五名同学便正式开始了支教之旅。
我们来到的是位于陇南市宕昌县的理川镇,支教的学校是这所镇子的中心小学——理川小学。我曾一度认为,00后的孩子都是一群“熊孩子”,他们整天玩着手机、拿着iPad、打着游戏,是被现代科技“装备”的一代。然而,当我真正来到这个学校,接触到这些孩子后,我改变了原来的认识。我重新认识到原来00后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享受不到父母近距离的关爱;他们远离电视、电脑,对外界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他们渴望了解世界的精彩,却被大山挡住了出路。
有人认为,支教的老师只是匆匆过客,不用担心教学成果,因此不需要付出太多,但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位“流水教师”,而是端正态度,肩负起一名人民教师该承担的责任。由于理川小学地理位置偏僻、教学资源有限,这里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不突出。初到学校,陈董事长就明确提出,我们此次支教的目的是提高这里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样的重任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
我此次教学的班级是从原来三年级的两个班中各自抽出一部分员工,重新组建的新班级——三年级三班。我主要负责语文课的教授,由于我是师大历史学专业的员工,所谓“文史不分家”,扎实的历史知识让我在语文教学中更游刃有余。重组的这个班级“学困生”居大多数,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三个实习老师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刚开始的第一周,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整顿班级秩序上。制定班规的同时,还亲自布置了学习园地,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仅一周的时间,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清代考据大家章学诚曾说过“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所以在正式开始上课前,我先旁听了三年级其他老师的一些课程。通过听他们讲课,我发现这几位老师教学的共同特点是:传统教学,即完全教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课本外的知识拓展。我认为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正是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并不突出的症结所在。灌输式教学一方面容易使员工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疲劳感,员工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忽视了小员工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员工的想象力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员工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愿意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如图片、音乐、视频等,更好的带动员工主动学习,兴趣学习,开拓员工的视野。
以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其他两个班的老师在讲课时主要讲了生字、词语,并要求员工熟读课文即可。但我在教学时,除了必要的生字、词语和课文的教授外,还向员工展示了“五星红旗”的图片,讲解“五星红旗”它所代表的意义——它代表的是中国,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另外,我还播放了《红旗飘飘》和《歌唱祖国》这两首歌,让员工更进一步感受“五星红旗”的意义。通过这三个月的教学,员工的学习兴趣被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一点从期中考试就能明显的看出来。
除了正常的教学外,我们六个实习老师还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送教下乡”活动、英语情景剧、校运动会及“六一”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员工与我们的感情,而且丰富了我们的支教生活,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活动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时间虽短,但留下来的记忆却很多。在我看来,支教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锻炼自我能力的人生舞台;是提升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进行自我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升华的梯子。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次支教让我获益良多,作为一个师范类专业的员工,感谢学校和学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在校期间圆了我的“支教梦”。
2017年6月9日写于理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