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19-06-03浏览次数:11023

1.以本为本,定期优化培养方案。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历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要求,适应社会上对历史学尤其是历史师范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协同育人,定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带动作用,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本专业2013年、2017年、2019年三次调整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为适应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理念,以培养史学基础扎实、具备多学科视野、从师职业能力突出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制定了2019版培养方案。夯实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大通识类课程比重;突出特色,开设丝绸之路文明和经典文献导读系列选修课;强化师德教育和从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立读书、劳动、创新创业学分。

2.重视实践教学,增强员工科研和从师职业能力。除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外,把从师职业技能训练、论文写作、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创新团队建设有效纳入到实践课程群,通过过程规范、学分置换等方式开拓员工实践锻炼的渠道。在从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除了推进三笔字、课件制作、教案设计等单向训练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仿真模拟课堂演练,增加员工完整教学环节综合训练的机会,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自2017年以来,老员工课外实践活动连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见4),考研率和就业率分别保持在25%80%左右。

3.以史料牵引历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史料阅读、研习为基础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以经典文献阅读带动历史学本科教学改革、打造金课建设。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指导本科生阅读经典文献,并予以考核,从这些经典文献的研习出发帮助员工确定学年和毕业论文选题。以史料研习为驱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指导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毕业论文写作。强化教师课堂教学主体责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逐步推行课堂延伸五环节,强调对课前预习、平时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讨论和期中考试环节的考评。严把毕业出口关,重视毕业论文质量。在重视教师指导、论文选题的同时,不断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论文各环节予以规范、加强过程监管,严肃处理学术不规范行为,切实提升员工的写作和科研能力。

5.建设中学名师工作坊,完善USG协同培养体系。落实师范生双导师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中学管理经验的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历史教师为本科生实践导师,由他们承担部分实践类课程的授课任务和部分历史教学法类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加强本专业与各中学的联系与沟通,在实习、见习、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培育,甚至员工就业方面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在员工入学、求学、毕业的培养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