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应河西走廊研究院邀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振红教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317会议室作了题为《从出土秦简看郡县制的形成及其发展》的线上学术报告。会议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副经理刘再聪教授主持,李并成研究员、何玉红教授、张连银教授、陶兴华副教授、魏振龙博士及研究生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伊始,杨老师以“海内为郡县”为引言,详细阐述了睡虎地秦简的“邦”“内史”“郡”等相关问题,并介绍了学界对“内史”一职的不同看法。接着,杨老师结合相关史实,细致解读了里耶秦简所见“邦”“内史”“郡”的含义。杨老师指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更定名号前,狭义的“邦”指秦王畿,即内史所辖京师之地,秦简中出现的“邦”多为此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原有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将原称作“邦”的王畿(京师)改称为“都”,“邦门”相应称“都门”,所以秦简中的“邦司空”即“国司空”,“邦司马”即“国司马”,“邦尉”即“国尉”,即“邦”的字义通“国”。其后,系统讲解了从周至汉内史一职的演变与郡县制的发展,论述了西周以来內史的演变轨迹及其统治方式的转变。
最后,杨振红教授针对课题组提交的“唐朝‘村’制度与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制度‘西进化’历程研究”项目投标书,从学术史回顾、章节设置、研究思路、撰写格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评述,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杨老师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设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社科项目选题要瞄准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既要有学术价值,也要强调时代价值。